時間改變了沵莪哋模樣

温瑞安:

师父

2016-11-22 温瑞安

        不只是“江湖”难以准确翻译,武侠小说里的“师父”之意何尝好译了?通常,都給译为“教师”、“教授”、“大师”甚至“教父”之义,可谓貌合神离、冯京马凉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在中国文化传统里,往往“师”、“父”是一体的。在家庭里,父亲,往往也就是“老师”,教你一切人生道理、做事规则。他的话,你不可以不听;他的人,你不能够不尊敬。从学之后,一旦进入师门,你就成为门生,就要成为那体制内的一员,你要视师如父,所谓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师父一旦赏识你就会提拔你,同门、同学、同辈之间也应视同一家人,互相照顾。



所以,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薰陶里,父,常常也是师;而师,也常常视为父。对老师,有对父亲的遵从与尽孝;而对父亲,也有视之师的效忠与服从。 当然,这个传统在今天,已给“异化”得七零八落了。



        一孩政策以来,父母专一溺爱之下,儿子已当老子是差遣仆役,老子视儿子为天王老子。至于教师,在教室里还算是师,学校之外遇上老师马上患了远视、近视,打游戏机、上网、QQ、Msn、侃大山时猪朋狗友,酒肉朋友,一个也不能少,至于老师?逝者如斯夫,最好当自己调教了一群候鸟,季节来时,齐集啄食,季节过了,从此一笑踏步飞去了。 

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在武侠小说里,这种师徒关系,特別浓烈,也分外讲究,主角通常不但亦儒亦温文,而且也常徒视师为父,师待徒如子。所以,“师”与“父”合而为一,成为了“父权”的形象,故而,一旦打成叛逆,逐出门墙,作为徒弟,就如同为父母所弃一样,痛苦惨烈;同理,作为师父者,一旦为逆徒所叛,门生背弃,更加痛心疾首,气愤难平。



       这种传统关系,早在先秦时期已然出现,儒家对孔子的尊奉,墨家对钜子的遵从,甚至在日后汉唐宋元明清,都讲究门生制度,流派出身,成群结党,各拥山头,直至民初,青帮红帮新月派,学院、画坛、杜月笙,莫不有门生门徒,可不只是武侠小说里独有。



读武侠小说的时候,有的对当时的“师徒关系”,难免鄙夷、羨慕。鄙夷的是怎么这么老土,认师作父,无利可图。羨慕的却也正是:这种道统承传,志同道合,血脉相连的感觉,正是如今疏离冷酷世间里所无!



(本文原刊载于南方都市报,时间为2012年11月3日)

评论

热度(84)